在GRC构件进行批量出产前,需完成以下关键准备工作,以确保产品质量、生产效率及后续安装的顺利进行:
一、设计确认与图纸深化
设计图纸核对
根据建筑装饰设计图纸,对原建筑物进行复测,结合现场实际尺寸调整GRC构件的下料尺寸,确保构件与钢骨架位置、网格尺寸及装饰外观要求匹配。
深化设计图纸需经甲方、设计师及公司图纸主管多方审查确认,重点核查构件形状、尺寸、预留孔洞及连接点位置,避免后期返工。
样品打样与确认
制作GRC构件样品(建议抽取两个样本),重点检查表面效果(如纹理、色差)、结构强度(如无毛孔、龟裂)及与甲方要求的符合性。
样品经甲方签字确认后,需妥善保存配方及工艺参数,避免批量生产时出现偏差。
二、模具制作与材料准备
模具设计与制作
根据构件形状选择模具类型(钢模、玻璃钢模、木模或硅树脂模),优先选用重复使用率高的钢模或玻璃钢模。
模具需精确制作,确保构件尺寸偏差≤2mm,表面平整度误差≤1mm/2m,且模具接口采用V型口或凹形交错口设计,便于脱模及拼接。
原材料采购与检验
水泥:选用硫铝酸盐低碱水泥(符合JC/714标准)或普通硅酸盐水泥(符合GB175标准),强度等级不低于425号,避免使用矿渣水泥或含煤、碳粉助磨剂的水泥。
砂:采用二氧化硅含量≥95%、水分≤2%的微细洁净硅砂,符合GB/T14684标准。
玻璃纤维:使用耐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(符合JC/T572标准)或网格布(符合JC/T841标准),增强构件抗裂性能。
添加剂:根据设计要求添加颜料、防水剂、减水剂等,确保材料性能稳定。
进场检验:所有原材料需附制造商证明文件及产品试验报告,进场后按批次进行抽检,重点核查水泥强度、砂粒径及玻璃纤维耐碱性能。
三、生产计划与工艺制定
生产方案编制
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,包括构件类型、数量、生产周期及人员分工。
明确生产工艺流程:模具安装→连接钢筋绑扎→****遍砂浆(1:1比例,厚度1cm)→铺设玻纤网格布→第二遍砂浆(1:2比例,厚度1cm)→预埋连接件→线条分类绑扎→养护。
针对复杂构件(如异型柱、涡卷托底),需单独编制生产安装设计图,明确角钢骨架配置及固定点位置。
设备与工具准备
检查振动台、切割机、钻机、电焊机等设备性能,确保砂浆充实度及构件尺寸精度。
配备水准仪、卷尺、墨线盒、角尺等测量工具,用于构件定位及垂直度控制。
四、质量控制与人员培训
首件验收制度
批量生产前需完成****构件的制作,经甲方、监理及生产单位联合验收合格后,方可正式生产。
验收内容:构件尺寸偏差、表面平整度、预埋件位置、砂浆强度及玻纤网格布铺设质量。
人员培训与交底
对生产人员进行工艺培训,重点讲解砂浆配比、振动时间、脱模时机及成品保护要点。
进行安全交底,明确吊装设备操作规范、高处作业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。
五、仓储与物流规划
成品养护与存放
构件脱模后需进行28天标准养护,湿度≥90%,温度控制在20±2℃,确保砂浆强度达标。
养护完成后按构件类型分类存放,底部垫木方,高度≥200mm,避免构件变形或开裂。
运输方案制定
根据构件尺寸及重量选择运输车辆,确保车体平衡及固定措施可靠。
对超长、超宽构件需制定专项运输方案,明确运输路线、固定方式及成品保护措施(如采用泡沫板包裹边角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