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正确运用EPS构件避免墙体渗漏,需从材料选择、施工工艺、细部节点设计、预埋件处理及质量检测五个方面系统实施,具体方案如下:
一、材料选择:严控质量标准
EPS板性能要求
密度与强度:表观密度需达18-20kg/m³,抗压强度≥15MPa,确保结构稳定性。
防火与耐候性:采用B1级阻燃材料,氧指数≥30%,吸水率≤6%,防止雨季渗水。
陈化期控制:EPS板需充分陈化(通常≥28天),避免上墙后收缩导致板缝开裂。
辅助材料匹配
密封胶:选用硅酮结构密封胶(符合GB16776-2005),延伸率≥200%,硬度适中,避免与基层脱开。
网格布:耐碱玻纤网格布公称单位面积质量160±16g/m²,断裂强度保留率≥75%,增强防水层韧性。
防水胶:粘结性≥0.8MPa,耐候性满足-30℃至80℃温差循环测试。
二、施工工艺:标准化操作流程
基层处理
清除油污、松散颗粒,用水泥砂浆找平基层,平整度偏差≤3mm/2m,确保EPS构件与墙体紧密贴合。
示例:若基层存在油污未清除,防水胶可能无法牢固粘结,导致渗漏。
线条安装与拼接
粘贴工艺:在EPS线条背面均匀涂抹防水胶(厚度3-5mm),轻轻按压使其与墙体贴合,水平/垂直偏差≤2mm。
拼接处理:线条间留3-5mm缝隙,用密封胶填充饱满,表面刮平与线条平齐,防止积水渗入。
案例:某项目因拼接缝未填充密封胶,导致雨水沿缝隙渗入室内。
防水加强层
在EPS线条与墙体交接处、拼接缝处铺贴10-15cm宽耐碱玻纤网格布,先涂防水胶后铺网格布,再覆盖一层防水胶,形成“三明治”结构。
三、细部节点设计:针对性防水措施
窗洞部位
企口设计:采用砂浆做企口(现浇结构直接浇注成型),窗侧口保温用满贴法,提高抗渗漏性。
通槽处理:窗洞边四周侧壁EPS板与钢副框间留22.2mm通槽,安装主框后打发泡剂、塞聚乙烯泡沫棒、打耐候密封胶,防止雨水倒灌。
排水坡度控制
线条、空调板、飘窗板等部位需设置≥2%的排水坡度,避免兜水。若主体施工偏差导致坡度不足,需用水泥砂浆找坡。
板缝处理
板缝宽度>1.5mm时,采用聚氨酯发泡胶填充,其粘结性和整体性优于传统板条,可降低板缝开裂风险。
四、预埋件处理:提前规划避免破坏
预埋管件安装
在外保温施工前完成落水管卡、空调孔、空调支架等预埋件安装,并确保向下倾斜5%-10%,防止积水。
案例:某项目因预埋管件后安装,破坏防护面层整体性,导致落水管卡部位渗漏。
门窗下口处理
先安装门窗后做外保温时,需确保门窗下口保温层高于泄水孔高度,防止泄水孔内水直接渗入保温层。
五、质量检测:双重验证确保效果
外观检查
检查密封胶是否开裂、脱落,网格布是否铺贴平整、无外露。若发现问题,及时修补。
泼水试验
用水管对EPS线条及周边区域泼水,持续时间≥10分钟,检查墙体内部是否渗漏。若发现渗漏,定位渗漏点并重新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