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PS线条生产工艺流程详解
EPS线条的生产工艺流程涵盖原料处理、模具成型、切割加工、表面强化及成品检验五大核心环节,每个步骤均通过精密控制确保线条的装饰效果与结构性能。以下是具体流程解析:
一、原料预处理:奠定材料基础
原料选择
采用密度≥18kg/m³的阻燃型聚苯乙烯泡沫(EPS),通过B1防火认证,确保材料防火性能。原料以低密度小颗粒形式存在,需通过预发工艺使其体积膨胀50倍以上,形成均匀蜂窝结构的大颗粒。
静置熟化
预发后的颗粒需静置8-12小时,通过自然干燥稳定颗粒结构,消除内部应力,避免后续成型过程中收缩变形。
二次成型
熟化后的颗粒在模具内经历充模、蒸汽加热(温度控制在100-110℃)、冷却脱模等阶段,完成二次发泡,形成大尺寸板材。此过程需控制蒸汽压力与冷却速度,确保板材密度均匀。
二、模具设计与切割:精准塑造形态
CAD制图与模板制作
图纸审读:由专业制图人员解读设计图纸,明确线条尺寸、抹灰厚度及热熔缝余量。
模板切割:根据图纸尺寸与抹灰要求(通常首遍抹灰2mm、第二遍1mm),通过CAD软件生成模板切割路径,使用数控切割机完成模板加工。模板需经打磨处理,确保表面光洁度与几何尺寸精度。
EPS线条切割
原料检验:检查EPS块料的外形尺寸、密度及数量,确保符合订单要求。
切割参数设定:根据电脑切割图调整熔丝张力、间距及输入电压,控制切割速度(通常为200-300mm/min)与下刀深度(根据线条厚度调整)。
批量切割:****切割的线条需反复核对尺寸,确认无误后进行批量生产。切割过程中需监控熔丝状态,避免断丝或偏移。
三、表面强化处理:提升耐久性与美观度
网格布粘覆
网格布选择:采用80-120g/m²的耐碱玻纤网格布,经特殊处理后与EPS工件紧密粘合。
粘覆工艺:在EPS线条表面滚涂界面剂,增强砂浆与基材的粘结力。随后铺设网格布,确保阴、阳角轮廓分明,粘结砂浆面预留30-50mm搭接长度。
抹面砂浆施工
砂浆调配:按水:砂浆=1:5的比例搅拌专用黏结砂浆,搅拌时间≥5分钟,确保无灰团、结块。搅拌后的砂浆需静置5分钟,使用前再次搅拌。
抹面工艺:采用自动抹浆机以2mm/min的速度进行抹面,控制环境温度在25℃±2℃。抹面厚度通常为3-6mm,分两遍完成,首遍抹灰厚度2mm,第二遍1mm,每遍抹灰后需进行压实处理。
锚栓植入与养护
锚栓固定:在抹面砂浆未固化前,植入Φ6镀锌锚栓,斜向打孔,确保拉力≥200kg。
自然养护:抹面完成后,线条需在常温下养护24小时,避免搬动或接触,确保砂浆充分固化。
四、成品检验与包装:确保质量达标
尺寸检验
使用激光定位仪检测线条尺寸偏差,要求误差<2mm。对曲面罗马柱、雕花梁托等异形构件,需进行三次尺寸校验。
外观检查
表面质量:线条表面应光滑、颜色一致,无污染、缺陷或划痕。
剖面检查:端部切割需垂直,剖面光滑,无毛刺或崩边。
性能测试
拉力测试:对锚栓进行200kg拉力测试,确保固定牢固。
防水测试:通过泼水试验验证线条防水性能,水渍应无渗透。
包装与标识
合格产品需按编号、批次码放整齐,包装上标注生产日期、订单号、数量及防伪码。包装材料需具备防雨、易碎标识,确保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