异形EPS欧式构件的施工重点涵盖基底处理、施工环境控制、精准定位与切割、粘贴与拼接工艺、临时固定与支撑、成品保护六大核心环节,具体说明如下:
基底处理:
确保基底墙体坚固、干燥、平整,无空鼓、起皮、油污等影响粘结强度的异物。
平整度偏差应小于4mm(以2米靠尺配合水平线检查),垂直度偏差也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。
对于旧房改造项目,需在EPS构件预埋铺设位置先挖槽,安装后用水泥砂浆弥缝。
施工环境控制:
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和基层墙体表面温度在施工后24小时内不能低于5℃(部分标准要求不低于6℃),风力不得大于5级。
基层墙面干燥水率应≤10%,避免在湿度过大的环境中施工,以防止EPS构件受潮变形。
精准定位与切割:
根据施工图纸,在待安装EPS构件的部位弹出定位线(中线或边线),确保安装位置准确无误。
使用专用工具(如锯条、手锯、卷尺、角尺等)根据图纸安装尺寸切割EPS构件,切割时要考虑拼接缝宽,确保拼接质量。
粘贴与拼接工艺:
采用薄层满粘法粘贴EPS构件,使用专用粘结砂浆(如聚合物粘结砂浆),用力挤压构件使砂浆从周边溢出,粘接缝宽不大于3mm。
粘结缝应随粘随勾,灰缝饱满,并保持EPS构件表面的整洁。
对于需要拼接的构件,应事先测量好拼装尺寸和角度,并在平整地方进行预拼装,缝隙不大于3mm。拼接时要求稍微用力挤压锤打,以使灰缝满足要求。
拼接完灰缝应用灰刀勾平,使EPS构件成为一体。干燥后,若拼缝处留有多余粘结砂浆可用砂纸进行打磨。
临时固定与支撑:
对于较大的EPS构件,安装时要求设置支撑进行临时固定,以防止构件在粘结砂浆未凝固前下滑或移位。
当线条厚度≥500mm时,在线条安装到位并养护24小时后,还需在线条的设定部位用冲击钻打孔,孔洞穿过EPS线条和外墙保温层,进入基层墙体不小于50mm,然后安装锚固钉以增强稳定性。
成品保护:
施工完成后,要特别注意对EPS构件进行保护,避免踩踏、重物撞击等造成损坏。
如有损坏,应将整块线脚剔除重装,以确保装饰效果和安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