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正确运用EPS构件避免墙体渗漏,需从材料选择、设计优化、施工工艺、节点处理及后期维护五个方面综合把控,具体要点如下:
一、材料选择:从源头保障防水性能
EPS板材质量
选用高密度、高强度的EPS材料,其表面光滑度需符合标准,以减少水分吸附和污垢堆积,降低渗水风险。
板材尺寸精度需严格控制(误差≤0.5mm),避免因拼接缝隙过大导致渗漏。
配套材料性能
粘结砂浆:选择防水性能优异的专用粘结砂浆,确保与EPS板材及基层墙体的粘结强度,防止水分从粘结处渗入。
防水剂:在EPS表面涂刷透明防水剂,形成保护膜,增强防水、防尘、防污能力。
网格布:采用耐碱玻纤网格布,增强抹面层的抗裂性能,防止因裂缝导致的渗漏。
二、设计优化:规避渗漏风险点
排水坡度设计
在线条、空调板、飘窗板等易积水部位,设计合理的排水坡度(≥2%),避免兜水现象。
窗台板、女儿墙等部位需设置滴水线或鹰嘴,引导雨水顺利排离墙体。
热桥与变形控制
对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的梁柱与砌体复合墙体,采用外保温系统减小变形差异,避免因胀缩速度不同导致面层裂缝。
在应力集中部位(如窗口周边、墙体转折处)增设加强网格布,分散应力,防止开裂。
节点构造设计
门窗洞口、穿墙管道等部位需设计防水企口或止水槽,确保密封性。
保温层应包覆门窗框外侧、女儿墙等热桥部位,减少室内外温差引起的变形。
三、施工工艺:严格规范操作流程
基层处理
彻底清理基层墙面浮尘、油污,修补空鼓、开裂部位,确保基层平整、坚固、干燥(含水率≤10%)。
新抹基层需养护14天以上方可施工,避免因基层收缩导致EPS构件开裂。
EPS构件安装
使用专用粘结砂浆满粘EPS构件,粘结面积100%,确保砂浆饱满、无空鼓。
安装时随粘随收,避免砂浆干燥后补缝,导致粘结不牢。
对于大型构件,需设置临时支撑,防止下滑或移位。
接缝处理
EPS构件接缝处采用抗裂砂浆修补,并上下搭接100mm网格布增强处理。
板缝宽度≥1.5mm时,使用聚氨酯发泡胶填缝,形成整体防水层,避免传统板条填塞导致的渗漏。
抹面层施工
抹面层厚度控制在3-6mm,过薄无法达到防水和抗冲击性能,过厚易开裂。
抹面层需分两次施工,每次厚度≤15mm,总厚度≤30mm,确保均匀性。
四、关键节点处理:强化薄弱环节防水
门窗洞口
窗框与墙体间采用弹性密封胶封堵,确保密封严密。
窗顶设置滴水线,窗台设置顺水坡,避免雨水倒灌。
穿墙管道与孔洞
管道穿墙时精确定位,固定后采用混凝土浇筑密实。
孔洞封堵使用专用材料,确保无遗漏,并设置止水环或防水套管。
变形缝与裂缝
变形缝采用弹性密封材料或防水卷材封堵,适应结构变形。
对已出现的裂缝,采用化学灌浆或嵌缝堵漏法处理,并涂刷防水涂料增强。
五、后期维护:延长防水寿命
定期检查
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外墙,重点观察墙体表面、门窗周边、穿墙管道等部位是否有裂缝、脱落现象。
及时修补
对发现的小范围渗水,采用局部修补方法处理,如涂刷防水涂料、填补密封胶等。
清洁保养
定期清洗外墙,去除污垢和尘埃,保持表面光洁度,避免影响防水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