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RC(GlassFiberReinforcedConcrete,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)构件的制作调配过程是一个系统且精细的工艺流程,涉及材料准备、混合搅拌、成型固化等多个关键环节。以下是其具体的制作调配过程:
一、材料准备
水泥
选用低碱度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或高强度硅酸盐水泥,确保水化反应充分且耐久性强。需注意水泥的初凝时间应小于25分钟,终凝时间小于3小时,以适应快速成型需求。
玻璃纤维
采用抗碱玻璃纤维,其抗拉强度需≥800MPa,抗碱性需≥20年。纤维长度根据工艺选择短切纤维纱或连续纤维无捻粗纱,掺量通常为水泥质量的10%-15%。
骨料
使用清洁石英砂或普通砂,粒径控制在0.1-5mm范围内,含泥量需≤1%。骨料与水泥的配比通常为1:1,确保浆料流动性与强度平衡。
添加剂
根据需求添加聚合物(如丙烯酸乳液)、抗老化剂、减水剂等。聚合物掺量一般为水泥质量的20%,可提升抗渗性与抗裂性。
水
使用清洁饮用水,pH值需在6.5-8.5之间,避免油、酸、盐等杂质。水灰比通常控制在0.325-0.375之间。
二、混合搅拌
预混工艺
将水泥、骨料、添加剂按比例投入双速搅拌机,低速搅拌1-2分钟至均匀。此阶段需严格控制搅拌时间,避免骨料离析。
纤维分散
将玻璃纤维通过纤维均匀入模装置缓慢加入搅拌机,高速搅拌3-5分钟。需确保纤维均匀分散,避免结团影响增强效果。
浆料状态调整
根据施工需求调整浆料稠度。若用于喷射工艺,需增加减水剂用量,使坍落度达到180-220mm;若用于立模浇铸,则需保持坍落度在80-120mm。
三、成型固化
喷射成型
将浆料通过泵送至喷枪,压力控制在0.4-0.6MPa。分层喷射,每层厚度3-6mm,层间需重叠50%。喷射速率保持10-12kg/min,确保纤维与水泥充分结合。
立模浇铸
将浆料倒入预涂脱模剂的模具中,通过振动台振动密实。振动频率50-100Hz,时间2-3分钟,直至表面泛浆且无明显气泡。
养护固化
成型后构件需在20±2℃、湿度≥95%的环境中养护24小时。脱模后继续覆盖保湿养护7天,或采用蒸汽养护加速强度发展。
四、质量检测
纤维含量检测
采用水洗法或燃烧法检测玻璃纤维含量,误差需控制在±3%以内。纤维分布均匀性可通过显微镜观察验证。
物理性能测试
按标准制作试块,测试28天抗压强度≥40MPa、抗折强度≥6MPa、吸水率≤10%。抗冻融循环需达50次以上无剥落。
外观质量检查
检查表面平整度≤2mm/m,无蜂窝、麻面、裂纹等缺陷。对于装饰性构件,需符合设计纹理与色彩要求。
五、注意事项
材料储存
水泥需防潮,玻璃纤维应避光保存,添加剂需密封防止挥发。
设备维护
搅拌机、喷枪等设备需定期清理,避免残留浆料硬化影响性能。
安全防护
操作人员需佩戴防尘口罩、护目镜等防护装备,避免玻璃纤维与皮肤直接接触。
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流程,可确保GRC构件具备高强度、轻质、耐久等特性,广泛应用于建筑幕墙、园林景观等领域。